第四維度Photography

Navigation Menu

DJI Mavic Air 全能套裝開箱,操作實拍篇(二)

DJI Mavic Air 開箱,操作實拍篇(二)


上篇寫了最近最熱門的空拍機Mavic Air的外觀開箱,今天讓火花羅帶大家來看看這台空拍機實飛起來到底感受如何。 


這台大體來說這台空拍機可以說是Mavic Pro與Spark的合體,擁有大幅超越Spark而略輸Mavic Pro的硬體性能,並揉合了Spark的手勢操作,同時又加入了新的APAS 高級輔助飛行系統大幅提升拍攝流暢度,以及未來其他機種也應該會加入的新型一鍵拍攝(小行星模式與彗星模式)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Air跟Pro的規格比較: 



飛行性能:
很多資料都告訴你,Mavic Air的飛行速度比Pro還快,但是實際上只對一半。Mavic Air的運動模式下最大飛行速度雖然可以達到時速68.4公里比Pro的65公里還快,但是大家在常用的P模式下Mavic Air的飛行速度只有28.8,比Pro的36公里還要慢上不少,實際操作時馬上就可以感受差異。

而Pro的重量較重,理論上受逆風時硬衝回來的速度應該比Air還高,所以同樣是規格上寫抗五級風的性能,Air在逆風時比Pro更容易被吹到回不來。

同時起飛後的停懸Air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住機身,位移偏擺相當大,因此在狹小空間飛行的話務必千萬小心,火花羅在客廳試飛就摔了一次機,好險機身沒有損壞。 





續航力與圖傳:
續航力的問題大家應該都略有耳聞,大約就是一顆電池只能飛17分鐘上下,同時也因為機身較輕,一但在風大的情況下飛行電池會浪費更多的電力去維持穩定,建議買全能套裝後再補一顆電池,反正送的外出帆布包預設就可以額外放三顆電池。

而這次Mavic Air中讓大家討論度最大最失望的,就是改用WIFI訊號圖傳,雖然可以使用2.4與5.8G兩個模式去降低干擾,但是卻大幅降低圖傳的距離跟穩定度。像火花羅這種空拍新手在用Pro的時候想要飛到斷圖傳還沒這麼容易,至少我在北美拍攝的時候不管是探路、拍景還是只是單純想飛一下,根本就沒遇到任何會斷圖傳的狀況。

但是換上Mavic Air的時候,中間隔了一些電線就圖傳Lag,實際在空曠地形飛大概到近兩公里遠的時候圖傳就開始Lag斷訊......雖然說Air的電池的續航力其實也只夠來回兩公里的航程兩次,但是容易受干擾的程度真的頗讓人飛得膽戰心驚。





操控面:
如同前面所說,Mavic Air加入了Spark所開啟的手勢操控領域,並命名為『慧拍』,並且改良了過去Spark容易辨識錯誤的Bug,不只可以放在地上用手勢起飛,也新增Zoon In Zoon Out的手勢,實測每種手勢的成功率超過七成,這些功能在自拍的時候大幅降低對遙控器的依賴。 



1. 起飛:手掌向 Mavic Air 舉起約2秒
2. 向上:手掌往左移
3. 向右:手掌往右移
4. 向上:手掌往上移
5. 向下:手掌往下移
6. 後退:雙手於身體前方慢慢向左右兩邊打開,最遠退到6米
7. 前近:雙手於左右兩邊緩緩向身體前方拉近,最近拉到2米
8. 拍照:做出「 V 」手勢,倒數兩秒後拍照
9. 錄影: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以食指大目指做出「框框」手勢,紅燈閃爍一下後開始錄影,做出同一個手勢則結束錄影
10. 降落:手往下移後固定3秒
11.慧拍模式會隨時進行跟隨模式,人走到哪Mavic Air就跟到哪




而Mavic Air最大的硬體進步在於增加了APAS(高級飛行輔助系統)模式,只要在螢幕介面左下角點開後,Mavic Air在飛行時就能夠主動左右避開障礙物,讓Mavic Air多了遇障停懸以外的選擇。同時Mavic Air新增的後方避障感應器也能夠降低在倒退跟隨模式中墜機的機率。






但是,雖然Mavic Air在操控上新增了很多新奇的玩意,卻在遙控器上維持Spark的簡陋,不但拿掉了遙控器螢幕,更拿掉了EV控制滾輪與一個自訂按鍵,讓操作體驗大幅下降,尤其是EV控制滾輪一樣沒有我真的不太能接受啊!




拍攝:
Mavic Air這次新增了兩種一鍵短片模式,分別是小行星與彗星模式,彗星模式簡單說就是一個前低後高的橢圓形的環繞模式,跑完一圈大概要30秒上下,但是使用彗星模式時請注意附近是否有障礙物,免得意外撞上去。





小行星模式則是先在近景處拍攝,然後一路往後上方衝到40米高,然後在高空拍攝一張360度的全景照片,最後合成成一段由近到遠的超炫影片。只是拍攝完成飛機回到原點的路上時影片的合成還會再作動中,切記不要在這時候關閉一鍵短片功能喔!

而原本Spark上就有的漸遠、環繞、螺旋、衝天等模式自然也被保留下來。根據過去的經驗這些拍攝模式在Mavic Air上不會是獨享功能太久,應該過陣子Pro跟Spark上都看得到了。  



除了以上智慧型功能以外,Mavic Air改回泛焦拍攝,不用再擔心Pro那樣忘記對焦導致影像模糊的問題。同時也把120 FPS的慢動作錄影功能一口氣提高到1080P解析度,在拍攝一些運動場合的時候應該會非常實用。只是要注意的是Mavic Air的影片拍攝流量也提高到了100Mbps,選用記憶卡的時候記得挑高級一點的卡喔!

說到記憶卡就得另外提到一點,就是Mavic Air內建了8G的儲存空間,意外沒帶記憶卡的時候也可以稍微撐一下,但是在拍攝的時候記得更改儲存地點到記憶卡中,否則預設是儲存在機身內部。




體型與價格:
體積是這台Mavic Air最大的優勢,他也是DJI系列產品中最小的可折疊空拍機,摺疊後長度比Pro還少3公分(19.8 VS 16.8),高度更少了將近4成(8.3 VS 5.3),體積大幅減少加上可以折疊,便攜性甚至比Spark還好。同時DJI努力減少的不只是機體本身,包含可拆下搖桿的遙控器、折疊式的充電管家,累積起來的體積減少可不容小覷。  





價格上全能套裝組的售價是33600,雖然不貴但是對比Pro最近看到不少四萬以下的售價,其實並不太佔優勢,又Mavic Air的全能套裝組的優勢實在太多,所以就不討論單機版了,一次上全能套裝才是正道啊!


優缺點:
Mavic Air雖然被冠以Mavic之名,但是實際上更像是Spark的Pro版,以下火花羅實際分享這台空拍機的優缺點:

優點:
1.真正的可攜帶空拍機,把機體跟配件一併縮小,連外出帆布包都真正用心設計,能裝下所有配件
2.更多的一鍵短片功能與1080P 120FPS慢動作拍攝
3.更實用穩定的手勢操控
4.獨有的APAS高級飛行輔助系統

缺點:
1.明顯被削弱的飛行性能,包含速度、抗風穩定、續航力
2.大幅被削弱的圖傳性能
3.大幅被削弱的遙控器操作手感



該選擇哪台?
從以上分析來看,如果你對比Mavic Pro,那這台就是改良缺點的降級版,犧牲掉大量基本性能換來更好的攜帶性、手勢操作、APAS等功能。加上兩者價差不是難以接受的大,如果你的預算在這附近又更喜歡手動控制空拍機,想要飛遠一點拍更多大山大水,那還是選擇Mavic Pro吧。

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是小飛一下自拍居多,甚至因為主要是騎車出遊而必須更在乎體積,那Mavic Air應該會是你更好的選擇,至少那個全能套裝組的帆布包一咖就可以背出所有配件,甚至還可以放個錢包什麼的,能帶出門的玩具才是好玩具,你說是吧?

最後火花羅就用這次試拍的短片,配上DJI GO內建的編輯器用手機做出的短片給大家看看這玩意的實力吧。(只有字幕是電腦上的)





單機版售價:26500
全能套裝:33600

購買連結:先創國際

DJI Mavic Air 全能套裝開箱,外觀配件篇(ㄧ)

DJI Mavic Air 開箱,外觀配件篇(ㄧ)




可以說獨霸空拍機市場的DJI今年剛開始沒多久又在市場上投下了一個話題炸彈:填補Mavic ProSpark之間空缺的『Mavic Air』正式推出!

雖然火花羅對空拍機只能算是入門新手,但是也一直在等待DJI推出一款適合我騎車空拍的產品,如果有追蹤火花羅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在北美騎車旅行挑戰北極圈的時候,火花羅就是帶著Mavic Pro去補足一些空拍畫面的。

這次DJI推出這款輕量版的Mavic可以說完全打中了我的需求:
1.
更輕巧好帶
2.更容易掌上起飛
3.
更便宜的售價
4.
改變一些Mavic Pro的缺點

所以一推出火花羅就立刻興沖沖的入手,而這次買的是COMBO全能套裝版,就讓我帶大家來一覽這次Mavic的開箱吧!

DJI的產品一向可以選購單機版跟全能版兩種,主要差異就是:
額外兩顆電池
電池管家
電池-充電寶轉換器 (飛行電池可作為行動電源)
Mavic Air 單肩包 


。箱子外觀不算小,並且維持一慣的白色



。打開來,簡單的幾個包裝,沒看到空拍機,只看到一個紙盒跟兩個帆布包



。原來空拍機放在這個硬殼包內,槳都幫你裝好好的



。整體大小只比Iphon X大一點(當然厚度厚很多XD



。機尾設置了USB-C孔跟記憶卡槽,尾部功能燈同時也是切換手機操控與遙控器操控的按鈕,按住四秒可以切換至手機遙控模式,也新增了Mavic pro沒有的後方避障,來對應新增的各種智慧拍攝模式


。全展開的樣子,翼臂跟槳葉明顯比Mavic pro短很多,實飛後對於抗風還是比Mavic pro弱一點,機頭有點像異形那樣光滑光滑的,機頭也可以看到類似Pro版的視覺避障鏡頭



。散熱孔設計在機尾上方,還有網格設計,相當精緻 



。機腹全貌,跟Mavic pro比起來,比較大的改變是電池改在機身下方安裝、鏡頭保護罩設計改變。電池的鎖定設計經過改良,改善Spark電池安裝不確實容易發生掉落的問題



。改良後的鏡頭保護罩,具有兩段式開關,先解開後方扣具後再往前推開,安裝回去也需要一點小技巧,這樣的設計一改Mavic Pro版容易脫落的問題 




。鏡頭雲台也從Mavic pro的外露式設計改成有更完整機殼包覆的設計,改善Mavic Pro版本雲台脆弱容易受損的問題,外觀很接近Spark,但是擁有跟Mavic Pro一樣的三軸防震



。前臂底部的腳架也是折疊式,在每一個能縮小體積的地方都看出DJI的努力,這個腳架也同時是WIFI天線,起飛的時候別忘了要拉開喔! 




。介紹完空拍機本身,來看看全能套裝才有的帆布包吧!老實說這個帆布包真的好看,比起Mavic pro的醜醜外出包,這帆布包就算沒拿來裝空拍機也很適合一般時候使用。



。帆布包打開,裡面是遙控器跟配件組




。配件組底下是全能套餐的額外電池跟充電組 



。全能套裝的充電管家,竟然也是折疊式的,DJI在縮小Mavic Air體積上真的不餘遺力 




。展開後的充電管家,一樣可充四顆電池,整個套裝中最佔體積的可以說是這個變壓器了XD



。充電時綠色燈會呈現呼吸狀態,很好辨識。



DJI全能套裝一慣會附上的充電轉換器,可以讓電池當作行動電源為手機、遙控器等設備充電,非常實用的一個玩意。




。遙控器搖桿則採用可拆設計並且收納在底部,再一次從小細節中看出DJI為了縮小體積的努力,只是搖桿安裝採用螺紋設計,天冷手殘的時候應該很難用



。遙控器是明顯感受到DJI區分產品階級的地方,正面螢幕不但被拿掉,背面的自訂按鍵也只剩下一個,而且拿掉了一個滾輪,調整EV值變的超不方便....整個Mavic Air最大的缺憾應該就是遙控器了



。全能套裝剩下的配件一覽,大概就是多的槳葉、micro USBUSB-C遙控器接頭、USB-C傳輸線、USB-CMicro USB轉接頭跟槳葉保護器 ,另外很貼心的多付了一組搖控器搖桿,應該不少人會弄掉吧XD



。然後就是一疊說明書,火花羅不管買什麼東西一定會把說明書看完,買相機也是會老老實實看完,才不會在網路問一些月經文喔XD



。把所有東西塞進帆布包的樣子,大小剛剛好,電池跟充電組則放在下層 




。帆布包正面的船型外袋設計非常實用,可擴充設計可以裝超多東西的,連槳葉保護器都可以塞進去,實用性比起Mavic Pro送的外出包好的多!




。大全配上身的Mavic Air,相當有氣勢

如果你再遲疑要買全能套裝組還是單機版的話,我個人建議是買全能套裝組啦!理由是:
1.好看又實用的帆布包(大心)
2.網路上說Mavic Air不能飛遠,但是實際上還是可以飛個一公里多,一顆電池飛一趟就沒了
3.
充電管家精心設計成可摺疊的樣式,連號稱口袋空拍機的Spark都沒這種待遇



外觀配件篇開箱到此結束,火花羅有空再來補上實際操作的感受

單機版售價:26500
全能套裝:33600

購買連結:先創國際

DJI Mavic Air 技術規格




重量 340克
尺寸
摺疊:
168×89×53mm(長×寬×高)
展開: 
168×184×64mm(長×寬×高)
對角線軸距
213 mm
最大飛行速度
68.4km/h(S 模式)
28.8km/h(P 模式)
28.8km/h(Wi-Fi 模式)
最大飛行高度
5000 m
最大飛行時間
21 分鐘(25 km/h 均速飛行)
最大續航里程 10 km
最大抗風等級 5 級風
圖傳訊號
WIFI                      
2.4-2.4835 GHz
5.725-5.850 GHz
最大圖傳距離 四公里
圖傳畫質
遙控器:
720p@30fps
行動裝置:
720p@30fps
DJI Goggles:
720p@30fps
穩定系統 三軸雲台 
感光元件
1/2.3 英吋 CMOS
有效像素 1200 萬
拍攝模式
單張拍攝
HDR
多張連拍(BURST):3/5/7 張
自動包圍曝光(AEB):3/5 張@0.7EV步長
定時拍攝:2/3/5/7/10/15/20/30/60 秒
全景:
竪拍(3×1):橫42°×縱78°,寬2048×高3712
廣角(3×3):橫119°×縱78°,寬4096×高2688
180°全景(3×7):橫251°×縱88°,寬6144×高2048
球形全景(3×8+1):寬8192×高4096
錄影模式
4K Ultra HD:3840×2160 24/25/30p
2.7K:2720×1530 24/25/30/48/50/60p
FHD:1920×1080 24/25/30/48/50/60/120p
HD:1280×720 24/25/30/48/50/60/120p
影片最大流量
100Mbps
智慧拍攝
智能跟隨、一鍵短片
電池容量
2375 mAh
特色 三向避障感應、一鍵全景、小星球模式、衝天模式、彗星模式、手勢控制、APAS智慧避障系統

Popular Posts

Follow @ Bthemez